Search

#在孩子挫折生氣時該怎麼辦?
#如何提升挫折容忍?

「你走開!」「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在孩子挫折生氣時該怎麼辦?
#如何提升挫折容忍?

「你走開!」「我不跟你玩了!」,接著是東西摔在地上的聲音。在遠處聽到正在獨玩的蜜亞醬突然大怒大吼,還摔東西。我放下手邊的工作,走過去瞧瞧。看到她一臉怒氣,我還沒開口關心,她就氣噗噗的說「玩具不聽話」。我看著孩子當下的狀態,覺得挺有趣的。

也關心她,「玩具為什麼不聽話呢?」,雖然我不知道密亞醬想要做什麼,但顯然,她想完成某些目標,但一時無法做到,所以氣急敗壞的摔玩具。

這樣的情境,大家應該不陌生吧~孩子在進行某些事情時,因為不順自己的意、或者想達成的目標未能達成,亦或是玩競爭遊戲輸了,心情上無法接受,而大怒大叫,在幼兒時期很常見。

尤其兩個月前,從居家防疫以來,我蠻常接到這類「孩子輸了就大哭、不接受輸、事情做不好就生氣」等等的情緒教養問題諮詢。

我接著回應密亞醬,「玩具不聽話,你是不是很難過呢?」,密亞醬點點頭,我再回應「你好想把事情做好,是嗎?」,密亞醬不再生氣,而是開始哭,並告訴我「對」。我陪她哭了一下,說著「媽咪抱抱,好的喔~沒事的。你想做什麼呢?你說說看,等下我陪你完成,好嗎?」,蜜亞醬不在哭泣,而是點點頭,告訴我她想做什麼,拉著我再次躍躍欲試。第二次我與她一起進行,但沒介入也不插手,僅僅只是陪伴,偶爾鼓勵她再想想看、再接再厲,最後她達成了自己的目標。

我們常常遇到孩子輸不起、事情做不好、或者事與願違時,而大發脾氣,這不行那也不行,當我們無能為力到無言以對時,就容易說這孩子怎麼「挫折容忍度」這麼低?讓家長既擔心又不知該如何是好。

然而,學習面對挫折是成長過程必經之路,孩子反而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面對挫折,並提升挫折容忍度、思考彈性、情緒管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~

不管是哪個年齡的孩子,都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,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表現方式。而挫折容忍的能力,並非是天生的,而是需要靠著後天來學習與培養的。

#當您遇到孩子因挫折而暴怒時?

我鼓勵家長,第一時間,先接納孩子的挫折。允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,不管是生氣、難過、失望、自責也好,讓孩子在表達情緒過程中,可以感受到自己如實的感情。

第二,了解與同理孩子的心境。我們會先看到孩子的表面情緒,像是生氣是最常見的,但其實人的心靈就像一座冰山,生氣、不開心的海平面下,還蘊含著更多情緒,包含著事件當中的核心情緒。因此,情緒起源事件當中的內在真實情緒,也需要被讀解到,像是生氣的底下,對於一件事情做不好、無法達成目標,孩可能其實是難過或失望的,覺得自己不好,無法做到想要的目標。我們讀懂情緒之後,回應同理孩子,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關愛與在乎。

再來是,若孩子需要宣洩情緒,請給孩子一個安全、平穩的環境空間,讓孩子充分地發洩,哭也好,安靜地坐著也行,讓情緒得以紓緩、流瀉。

最後,等到情緒釋放與沉澱的差不多了,孩子的理性也逐漸回來。此時,就可以跟孩子討論,當遇到挫折時,我們該怎麼辦?或者可以如何調整心態面對挫折,並教導孩子如何幫助自己。

有研究顯示,高挫折忍受力的人,在他們的成長經驗中,與人的互動關係是相對穩定,足具安全感的,且擁有愛與被愛的經驗。所以,寧寧老師也鼓勵大家,可以進一步覺察,自己是否有「孩子沒有挫折容忍度以後如何競爭的迷思」「孩子應該多加嚴格磨練砥礪」或者「你遇到的沒有什麼拉」等迷思,盡可能調整,並用心貼近孩子,跟隨孩子也引領孩子,透過理解、同理孩子的情緒經驗,以鼓勵取代要求,引導孩子充分深度地學習如何面對挫折,來陪伴孩子養出一生受用的挫折容忍能力。

感謝家長們願意與寧寧老師討論,關於孩子的挫折容忍度。

🔽寧寧老師有個特別的習慣,就是每當蜜亞醬生氣、哭鬧、大吼大叫的時候,我大多會拍照、錄影或錄音留存。等過一陣子,再和蜜亞醬一起回顧當時,看到過去的各種畫面,蜜亞醬跟我總是哈哈大笑,我也會像說故事一樣,跟蜜亞醬分享當時發生什麼事情,藉此引導孩子回憶與鞏固學習~但更多的是,享受與孩子的親子美好時光


Tags:

About author
諮商心理師-郭蕙寧/寧寧老師,長期推廣正向教養、同理心教養、親子EQ情緒管理,也是寶寶手語、寶寶瑜伽、寶寶藝術創作課程及親職教養講師。老師亦有心理諮商或心靈探索工作坊,歡迎私訊 擅長觀察寶寶心理與行為,以及提供家有0-6歲嬰幼兒的家長教養諮詢 幼兒在3歲前的成長發展是足以影響一輩子的關鍵期。寧寧老師一心投入0-3歲的家長親職教養及寶寶正向發展的推廣,期許各位家長及嬰幼兒都能享有在一個安全、正向的環境安心成長。
諮商心理師-郭蕙寧/寧寧老師 帶您以同理心、正向地和寶寶及孩子,溫柔互動 同心同行,一起成長
View all posts